山西神池县人,正处职,中共党员,二级高级法官,全国劳模,书法家。19653月入伍,206团司令部机械股助理员。1978年调沈后,历任沈后物资站机械科长、沈阳884仓库分库主任;1983年调山西省军区营房部休干建房指挥部处长。1987年转业历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秘书科长、离退休干部处处长。在部队荣立三等功1次,在地方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立最高人民法院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名人书画院副秘书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收藏家协会特聘书法师、山西省法官协会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重点研习魏晋“二王”、米芾、董其昌等古人的字贴及魏碑。其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参展获奖,其硬笔书法获全国三等奖,山西省一等奖,作品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软笔书法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全书展中获中国名人书画院丹东展区银奖;2011年书法作品参加建党九十周年书画展获全国优秀奖,在国家博物馆展出。2015年在纪念抗战七十周年中国书画联谊会举办的书展中其书法作品在台湾馆展出。201212月其书法作品《中国鉴宝》收编

刘存旺

挥毫飞天攀高峰

——赏析刘存旺书法近作

    郭增民


已届70高龄的书法家刘存旺先生,用他的近作展现了他对书法的理解,目前在国家和山西省及法院系统书法作品展上,屡屡获奖,展出的多幅作品中涵盖了行、草、篆、隶等书体,从中依稀可见刘存旺近些年将书法与精神追求融合在一起,挥毫飞天攀高峰的创作面貌,以及他在50余载翰墨春秋中沉淀的挥毫使然。

刘存旺有着20余载的军旅生涯。军人和书法家是他生命中两种重要的精神底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由此反观他今天的书法创作。为西安206团纪念集发放大会而创作的作品,就绝不是“应景之作”,也不仅仅表达缅怀之意,他所致力的是将206团这种精神内化于笔墨之中,以传承部队传统,传承战友情谊,传承革命理想。这正是他内心深处始终未曾泯灭的炽烈之情。

腹有诗书墨愈香,此次206团纪念集展出的作品,并非刘存旺先生刻意为之,是其满腹诗书的自然流露。倘给他画像,可描摹其挥毫的姿态,但最好还是呈现出手不释卷的样子,因读书是常态,是其生活的方式。每每见面,他从不和我论书法(或因我是门外汉),二是谈读书,谈他近阶段读到的好书。

基于自己的阅历与性情,刘存旺所理解的206团精神是一种迎难而上,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的凝缩。所以,在此次展出的书法作品,不论是摘写名家诗句,还是自作诗词,其内容皆折射出乐观进取的色彩。事实上,刘存旺的很多书法作品内容都是抒发他的家国情怀的,洋溢着他对社会、对人生的体察与讴歌。而它们,构成了一位德高望重书法家参与时代表达的见证。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是刘存旺书法的特点之一。“书之佳作,常为书文暗合,词翰兼优”,在此之外刘存旺还贯入了“情”,情发之于书,这意味着内容、形式与情感必须三位一体融会贯通。如何将三者贯通?古人云,下笔当作千秋之想,刘存旺也莫不如是。在书写之前,他已经在同步思考内容、形式,并调整情感,将精神化为一种意韵贯至笔端——形式上,可见其线条笔笔送到且雄强沉稳,结构结实且张合有度法度严谨,但节奏和阴阳变化丰富;气势上既“随势而度,依势而行”,又达到“精神所染,气势所趋”。一如他曾提出的理念,甚是讲究。所以读他这次展出的作品不仅酣畅淋漓之外又有阳刚雄强古拙格调,秀而不媚、厚而不浊、畅而不浮、险而不散,而且与内容相得益彰,折射出自然生动的情调,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以及豁达洒脱的情感渲染。

刘存旺书法中苍雄的军旅气质的养成,是长期熔炼的结果。他曾以“临、立、变、创”来总结他的书法理念——“临”是师法传统而求形神俱像,“立”是得传统神韵为己用奠定基础,“变”是广览博取渐具自家风貌,“创”是要融会贯通得风神于笔墨之外卓然成家。其实这也是他自己书法递变得轨迹。45岁之前,他广涉传统并临名家墨迹尤其痴迷王羲之.王献之(二王)、魏晋以来的书风及唐代的欧阳徇,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傅山,王铎为主要临慕对象,然后形咸自己的特点。然而更喜欢的是董其昌、文徵明的作品。他们书体气宇轩昂的气质而不断追临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这为他打下扎实的根基;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他便跳出临摹,引行书浑穆古拙、魏碑沉雄峻宕笔韵至行书中,几经融合最终开创出雄健儿雍容的行书风,自成一家。其作品用墨浓厚枯滞,用笔老辣凝涩,散淡从容,含蓄雅致,更加雅逸隽永,香韵横生,整篇气息畅贯结章天然如铸。而今再次呈现出的书法面貌,则是他在这条道路上的进一步磨砺与沉淀。

相交以往,刘存旺这几年的书法创作,于酣畅中更加沉稳,有人书俱老之感,尤其体现在他的大字之中。康有为曾慨叹榜书“自古为难”,而刘存旺不仅在力壮之时,即便在年迈的今天,行书书写依然是他的拿手好戏,给人以庄严凝重、和谐自然之感。这种成功,与刘存旺的勤奋分不开,也与他的悟性分不开,这两点正是刘存旺认为成为书法家最重要之所在。刘存旺以勤为功:他始终坚持以帖为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机会练字,即使是在条件艰苦的年代,他依然会以手指、木棍等为笔,以腿、空气、大地等为纸进行书写,不曾懈怠。正是这种历练与意志,让他理解了传统,在固守法度中锻炼了字的筋骨、魄力与气势。以悟为门:学习书法不能止于临摹,要在对传统理解的基础上以迁想妙得来开悟,悟可从古今名家、从自然万象、从社会百态、从生活体验、从博学广识中得之,进而“将自然的力和人类固有的力,进行抽象于提炼,使之转化为艺术的力”,艺术的力就包括了笔意、笔情等丰富变化,这样他的行书书法别开生面步步登高。

军旅精神,在内化于他书法艺术中时,也磨炼了他乐于奉献的可贵品质。“当初来到部队时,只有一个朴素而又简单的想法:共产党好,解放军好,听党的话,跟党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种理想信念,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都始终没有动摇过”。纵观刘存旺的一生,除了工作和孜孜于书道之外,他也积极地奉献于社会。一方面,他致力于书法事业,数十年来培养了一些在书艺、书法理论等方面的学生。另一方面,他也在“看淡名与利,回报养育恩”——“我的一切是来自部队、来自人民的,我也会为部队、为战友、

为二月河夫人赵菊荣书写
为爱国教育基地捐赠书法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