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上兰村,我的青春起航跑


刘正明


人都有青春,或美丽、幸福,或苦涩、艰难。但工程兵战士的青春是二者兼而有之,艰难而美丽的。

我的艰难而美丽的青春,是从山西太原上兰村“起航”的。

19632月,我应征入伍,当了一名铁道兵战士。

新兵们在山东肥城石橫镇那个当时“下马”废弃的钢铁厂和王瓜店面粉厂进行集训。经过近三个月严格而紧张的新训,我们一起入伍的鲁、苏两省一千多名新兵被授予“列兵”军衔,于“五一” 前一天乘上黑色军运闷罐列车,开往当时对新兵们还保密的“目的地”。

我们这辆运兵的闷罐专列,每个车厢可以容纳一个排的人员。当地武装部已委托卫生部门在车厢里用“来苏水”消毒过,地板上铺了草席,我们的被褥就依次整齐的铺在席子上,晚上当“卧铺”,白天把铺盖卷起,靠到边上权当“座椅靠背”,大家就脱了鞋子“席地而坐”。因为车厢没有可以瞭望的窗户,基本看不到沿途景色,也不知道途径了哪些站点。为了活跃大家的情绪,排长就组织大家读报,或班与班互相拉歌比赛,或打扑克、下棋、聊天或躺着想心事。

列车一路开开停停,有时在“前不靠村,后不靠站”的荒野停下,执班员首长就吹哨通知部队“赶快下车,就地方便”,并且告诉大家停车的大约时间,“抓紧解决”,然后上车。于是,大家不管是“内急”还是不“急”,都会趁机解除“后顾之忧”。因为车厢里没有可以“方便”的设施。此时你就看吧,那遍野麦田里,“蹲”满了我们那些可爱的新兵战友,场面“十分壮观”。农家主人高兴了,有人施肥了。如果在列车行进时间有人闹肚子拉稀,那就很麻烦,不得已,排长就把车厢拉门拉开一段可以把屁股“撅”出去的空隙,让几位有劲的大个子紧紧拉住那战友,保护他一路“天女散花”,什么雅观不雅观的,此时生理的第一需要为大。拉他的人,责任重大,安全系数必须做到百分之百。

现在,条件好多了,运兵用的是客运列车,去西藏等边远地区的新兵,还可乘坐飞机。

我们这列运兵专列,是在半夜到达目的地的。当时,大家毫不知情,睡在漆黑的车厢里,心里还嘀咕:怎么停车这么长时间还不开车?

几个小时以后,新兵们被尖利的哨声唤醒,当排长用力把能顺着滑槽滑动的车厢门推开后,我们才知道天已大亮。接着就听到车外有部队干部大声喊着:到地方了,起床、打背包、下车!

新兵们背好被包一个个被车下面来迎接的老兵接扶着,从高高的车厢上鱼贯跳下,列队,开始向未知的部队驻地进发。这才看清,站牌上清楚的三个大黑字“上兰村”。

沿途,我们受到老兵们敲锣打鼓的欢迎,那大红横幅上别着“热烈欢迎新战友!”的大字,大家心里无比激动——新的生活历程即将开始。

我们沿着一条河的河岸进入一条大山谷,到了老连队。连队营房在河岸边,四面高山环抱。营房住的非常拥挤,两个班住一大房间,一溜上下层的大通铺,睡上铺的还得爬梯子,睡觉时人挨着人,中间没有什么间距。

住下之后,老班长告诉大家,部队驻地是山西省太原市上兰村,上兰村就是我们下火车的终点站。营房外面那条河是山西有名的汾河,黄河的一条大支流。

上兰村,猛一听这名字,是个村庄,实际上它是直属于太原市尖草坪区的一个城镇,但这个城镇的规模非同一般。在这个面积不大的镇上,有一所大学(太原机械学院);有一个工厂(太原造纸厂);有一个自来水厂;有直通太原市的上兰村火车站,之间还有“尖草坪”、“迎新街”两个火车站;上兰村有两个团级驻军;邮电局、照相馆、银行储蓄所、百货商店一应俱全。另外还有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晋窦大夫祠”。

从此,我和战友们在晋阳大地“上兰村” 这个吕梁山脉的深山沟里,陪着哗啦啦的汾河流水,开始了我长达20年的军旅生涯。

我所在的部队,最先是铁道兵四师十九团,是修建铁路的兵种,经中央军委批准临时为总后勤部仓库担负国防施工任务。到了1964年底,铁道兵十九团就直接划归总后勤部,从此脱离铁道兵,番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二0六团”了。

我和战友们在吕梁山脉汾河岸边这个山沟里,听着喇叭里传来的山西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唱的“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的优美歌曲,很快投入紧张的国防施工。在这里,我们发扬铁道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献身国防施工,流血流汗拼命干;我们努力读“毛著”、学雷锋、端正服役态度,认真改造世界观,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汾河水、老陈醋和具有浓郁山西梆子曲韵的“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歌声滋润着我们。我在汾河岸边入团、入党、提干,确立坚定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晋阳大地上兰村,汾河边,这片肥沃的土地,是工建二0六团组建和我人生道路起航的福地!我永远怀念和珍惜那段似水流年的青春岁月。

(黎明2016.12.5

  • 标题
  •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