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学哲
作曲家

                 圆梦音乐路

 

集安市这座美丽之都,是北方特色的旅游城市,号称东北小江南,山美水美人才济济,音乐不乏翘楚者,词曲作者、演唱者比比皆是,我要说的这位是朝鲜族战友,206团机械连、团宣传队、四分部宣传队音乐人金学哲。

至今为止,他先后为吉林省音乐家协会付主席李清风创作的《长白山是我家》歌词作曲,连云港市文联主席张佑元创作的《亲亲拉住妻的手》歌词作曲,特别要说明的是,《亲亲拉住妻的手》这首歌曲,在2012年央视举办的 “我为春晚献首歌”活动中,被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节目选上,由中国煤矿文工团青年歌唱家赵越演唱,这是他有生以来最大的荣誉。

写了那么多的歌,几乎是写一首火一首,这对于一个没有上过正规专业院校学音乐的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他的成功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品评。

天赋好学的本身承载了家族的殷切希望,朝鲜族的民族能歌善舞,民族的音乐细胞世代相传。他从小受舅舅的熏陶喜欢上了音乐,从10岁开始和他的舅舅学竹笛,后来小学的音乐老师发现他音乐方面天赋,着重培养他的爱好,金学哲慢慢汲取着音乐的奥妙,从此开始走上了音乐道路。

上初中以后,学校把他选进了的文宣队,那是开始看到同学们带着吉他,他被深深的吸引,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费买了人生第一把吉他,从此悉心钻研乐器。在老师的调教下,他开始学习二胡、京胡、小提琴、大提琴、洋琴、小号、大号、巴松管、萨克斯......整个初高中期间,他在学习宣传队如鱼得水,学会了许多乐器。

1975年高中毕业后,他和许许多多的有志青年一样,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在那“顶着鸡叫出工,迎着星星回户”的艰苦岁月里,他也没有放下自己的“音乐梦”,有时间就苦练各种乐器,功夫渐渐地有了很大提高。恰巧当时公社组织文艺宣传队,他第一个被吸收进来,成为公社宣传队的主力,每天到各大队巡回演出,有时到县里参加汇演,其余时间就是练功,基本上也没干几天农活。虽然几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农村的耕种秋收他也是“门外汉”。

1977年他应征入伍,来到206团机械连。在2064年间,几乎没有在连队待过几天,不是在团宣传队排练和演出,就是在四分部宣传队排练和演出,1977年以后入伍的新战友几乎都不认识他。在206团机械连的四年中,他利用闲暇时间有尝试着写一些作品,虽然不成熟,但为以后的创作之路做了很好的铺垫。

有了诗和远方,便想去飞翔。金学哲参加了几次歌唱比赛,却均已失败告终。1980年他复员回到了集安,回地方后,他又参加了吉林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 “作曲函授学习班”,在这两年时间里,他刻苦学习音乐理论,作曲理论,创作方法和技巧,极大地开阔了创作视野,丰富了创作内涵,在创作歌曲的道路上有了质的飞跃,这更坚定了他走歌曲创作道路的决心。

青春是一个放飞梦想,放飞自我的季节。不到外面闯荡一下,总会心有不甘。后来他只身来到韩国,过起了北漂生活,在这期间,他自学学习了电脑编曲软件的运用、录音软件的运用。近年来,先后创作谱写了一百多首原创歌曲,其中有代表作,《长白山是我家》《天池水》《亲亲拉住妻的手》《藏家人》《最美不过查干湖》,最近他和战友郑安合作的一首抗疫歌曲《又是你》发表在鹤岗文联和牡丹江词坛上,还有许多首赞美家乡集安的歌曲,都收到了听众的欢迎和好评。

他经常说:“要不忘初心,心头永记那份挥不去的乡愁”,现在他仍然埋头创作,我们期待着他的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他的天赋也在一一践行着,我们祝老战友圆梦音乐路。


                                                                    郭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