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 军
李广新
初中毕业回家后,虽然是务农,但已算是农村的文化人了,生产队安排我当了副业队的记工员,副业队实际就是蔬菜队,专门负责种植名种蔬菜,收入归生产队纳入年终分配。我一边参加种菜劳动,一边负责给副业队的十几个人记工分,强劳力每天10分,次一点的每天8分。
当年年底,我们那里的征兵工作开始了,我听到了征兵工作的宣传后,决定报名参军,我当时十八岁。经过宣传、报名、体检、 政审、定兵几个阶段后,征兵工作已基本结束,我们公社(乡)的七名应征青年被确定下来,但是没有我,他们是:李广俊、董继然、王广东、张西龙和张西凤(双胞胎兄弟)、董继文、朱守琢。我的心虽然凉了但仍有不甘,我找到大队书记,还写信到县人武部质问,为什么我身体检查已合格不让我参军?(我看过体检表,全部合格)他们说我祖父不太同意。因为参军要做到三满意:自己满意、家庭满意、部队满意。我是家里的长孙,当时蒋介石叫喊要反攻大陆,当兵就要准备打仗,所以祖父有想法和顾虑可以理解 ,我也不好多说什么。
但谁又能想到,事情竟会出现惊人的转机,在我们乡组织欢送新兵入伍时,采用了骑大马、戴红花的形式,一直把他们送到县人武部。听说到人武部后,朱守琢要进行身体复查,复查的部位在屁股上,正巧他当天骑了一匹瘦马,也没有马鞍,走了三十多里路,屁股早已磨得像猴屁股了, 复查结果是痔疮,不符合参军条件,这样我们乡就缺少了一个名额。县人武部连忙通知我们乡,乡里又通知我们大队,大队书记在吃晚饭的时候到我们家,让我第二天一早赶到县人武部。
第二天早上天还未亮我便起床了(其实夜里激动的也没睡好),父亲也起来为我送行,他点了一把柴为我驱寒,还给了我30多元钱,我和父亲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便告别父母往八里外的乡政府赶去。到了乡里天刚亮,人们正在起床,乡里让我赶快到县里找我们乡的武装部长。我便又跑了12里路到大庙火车站,买了一张车票乘火车赶到徐州(县政府设在徐州南关)。到了县人武部,我看到人家都换上了新軍装,我们乡武装部长也带我去领了一套新的军用品(棉被、棉褥、床单、被包带、棉衣、衬衣、栽绒帽、解放鞋、布鞋、线袜),还有挎包、水壶、碗、勺等。我换下的衣服交给部长带回家了。我父亲看到我的旧衣服后不太放心(别人换了衣服都能回家看看,我就没有这个时间了。我当时光顾高兴了,哪有心思回家,再说当时带兵的部队干部也不让回家了),父亲带上我姐姐赶忙到县里找我,他们哪里想到,我已于头天夜里乘军列离开徐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