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八 连 战 友
李广新
我一九六三年参军后,在二营六连只干了一年时间,便被调到团机关,开始在警通排,五个月后调军务股当打字员,一九六六年四月提干到政治处保卫股当干事。在机关待久了,慢慢感到有些空虚,觉得年轻人应该经历艰苦的磨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才干,尽快成长起来,那就是到基层去接触实际,接触战士,接触困难,甚至是经受挫折。于是,我向政治处主任谈了我的想法,领导研究后同意了我的意见,并决定我到二营八连接替孔繁景同志,担任政治指导员,我很快就去了八连接手工作,这时是一九七一年十月,我二十七岁
八连连长陈克敬同志是我的老乡,我们一起参军的。副连长左志宽是个老同志,一九五九年参军,湖北人。左志宽同志转业后,先后有武占虎(山西宁武人)和李曲锁(山西河曲人)担任副连长,武占虎同志在八连时间不长,就随三营去了青海格尔木青藏输油管线团。当时的副指导员是吕金泉(山西宁武人),后来吕金泉也去了输油管线团,王清林同志(山西苛岚人)便来到八连任副指导员。一排长赵国安(山西代县人),二排长刘松长(河南密县人),三排长孙斌晋(山西宁武人),司务长张成厚(山西宁武人)。当时一排有两个排长,还有一个朱方明(徐州铜山人),和我是老乡,我到八连时间不长,他就转业了。连长陈克敬一九七五年转业后,由宋聚典(山东成武人)接任连长。
我去八连时,连部的几大员有:通信员李金圣(山西临猗人),后来还有丁少华、李先早也当过通信员,文书刘铁庄(河北河涧人),刘铁庄复员后,李高登(山西临猗人)当文书(后来上了重庆军校),统计员孟广珠(山西曲沃人),理发员张安堂(山西临猗人),材料员郭建政和王丙顺(山西临猗人),卫生员孙兴武(陕西兴平人)、韓立强(山西临猗人)和司号员小王,后来李玉良(东北人)也当过卫生员。连部的几大员隨着新兵入伍和老兵复员,经常会调整。
我在八连期间,连队的战士主要是1968年河南兵,1969年陕西兵,1970年河北河涧兵,1971年山西曲沃、临猗、襄汾等县的兵,1973年湖南怀化和四川彭县兵,1975年黑龙江宁安县和吉林抚松县兵,1976年吉林梨树县兵。至于1977年和1978年兵的情况已记不清了。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新兵一批批入伍,老兵一批批复员,连队始终保持在近200人的规模。在三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不可能把每个人的名字记得那么清楚,但很多人的印象我慢慢还能想得起来,当然还是他们年轻时的模样。
刚离开部队那些年,由于通讯和交通不便,加上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我和战友们的联系基本就中断了。随着通讯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我二O一一年也学会了上网,有了自己的QQ号,加入了二O六团战友QQ群,后来有了微信,我又加入了二O六团战友微信群。这样,失去联系多年的战友们才又慢慢恢复了联系。宋文杰、李玉良、李文祥、段成群、令狐增庚、陈克英、杨文华、赵平安、武占虎、赵国安儿子、王清林儿子、刘松长儿子等,是我最早的QQ好友。自从有了微信,战友们的联系就更加广泛了,宋文杰还建了一个八连战友微信群,目前已有66位八连战友在这个群里,快要接近两个排了,大家能经常在群里聊天和交流。还有一些战友虽然不上网,但我也和他们有了电话联系,这些战友大多数都是先打听和联系到我的,战友感情可见一斑。
因为对战友们的思念之情,二O一三年四月,我还去了太原、曲沃、临猗、西安、郑州等地,看望了四十多名八连战友。二O一四年四月,孟广珠(夫妇)、许崇虎、郭建政、令孤增庚、赵平安、段成群、张安堂、刘松长(夫妇)还专门来徐州和南京,看望了我和陈克敬老连长。
我在八连当了八个年头的指导员,又是连队的党支部书记,我的主要工作是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官兵团结,思想稳定,斗志旺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所以,上课、谈心,思想疏导、化解矛盾等等,都是经常性的工作。经过在八连八个年头的锻炼,使我的政策观念、工作方法、组织领导能力、口才和文笔等,都有了很大提高,为我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