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养花的爱好,几十年都未养过一盆花,直到2009年搬进新居时,在女儿的建议下,为防止装修污染才在阳台养了几盆,其中有一盆“万年青'”。2012年,万年青开始慢慢落叶、枯黄,施肥、浇水也无济于事。女儿说,它可能老了,应从根部一寸处剪掉,以利于幼枝生长。我有些舍不得,未同意。直到一个多月后枝干快枯死时,才下定决心剪掉,彻底让它“退休”。没有想到两个星期后,原来长在躯干处许多如火柴杆粗的嫩枝很快长到筷子般粗了,枝叶茂盛,郁郁葱葱,给阳台增添了色彩。
为此,我感慨万千:植物,连称“万年青”的花卉,都需要不断“吐故纳新”,而人呢?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更应该实行退休制度、不断推陈出新、及时更替吗?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级领导班子永葆青春,为实现“中国梦”,确保政权“万年青”提供组织保证。
领导干部从原先的岗位上退下来,空出了编制,空出了职务,有的还空出了职称,让年轻的同志补上来,这就是一种贡献。如果是提前退休,就更是让贤了。
我是1998年底,经总后勤部党委批准提前两年从师职领导岗位上免职退下来、2OOO年正式退休的,当年总后系统几十名师职干部提前免职。当时这在全军尚属首次。我们的退出,为即将年满45岁的优秀正团职干部腾出了“位子”,使其有了用武之地。实践也证明年轻人比我干的出色。我腾出"位子"后,学院把我调到院杂志社帮助工作近17个年头,至到2O15年初才全身退出。
古语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退休制度,古已有之。我国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官吏退休制度,到唐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到宋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制度。一些有自知之明的贤达之士,退休年龄一到,有的甚至还未到,就主动请求退休,让年轻官员顶替上来,还有人作了退休诗,以表心态。
南北朝时期的梁代,文学家、医学家、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就作过退休诗:“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乐得用鞭抽。”并将这首诗题在一幅画上,送给再度请他出山任职的梁武帝,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心意。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都是新陈代谢"方成古今”的。倘若没有代谢 ,没有交替,历史、民族、社会就会中断停滞。清代郑板桥有一首咏竹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杆来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
宋太宗年间,时任苏州太守的孙冕自感精神不济,身体不支,在给太守写下告老还乡的奏折后,还写下退休诗:“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乐天真。”写后不等皇帝批准,便带着家小离任回乡了。
将退休或提前退休理解为一种贡献甚至是一种“让贤”,退休者的心情会顺畅很多。此种认识的获得,对退休者无疑是一种自我的解放和提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不是夕阳西下,而是人生又一新的开端。已退休、即将退休或即将提前退休的朋友们,幸福的退休生活在向你们召手,愉快地加入我们的行列吧,努力开创人生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