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连在我们团担负着机械、车辆、设备的修理、安装、加工、制造任务。
我是1971年从新兵六连分到修理连的,于1980年底离开到一连的。在修理连的十年感触和体会最深使我终身难忘的是:
大熔炉内炼真金 知识技术锻造人
修理连的特殊工作决定了干部战士必须具备掌握技术专业知识,像识图制图、画线下料、计算数据、机械装配等专业技能和本领。每到新兵下连都要进行严格的文化技术培训,马炳荣、陈晋益排长、高景文、池润河、王洪亮、王保国、王同德等技术员都会一丝不苟地传授知识技术。工长齐继平、老兵王元刚、孙少奎师傅等总是手把手地“传帮带”,使一个个步入军营的社会青年和离校学生都成了技术上的精兵,国防建设中的强将。
全心全意为一线 攻克难关做貢献
我们团承建的四八二三国防工程提前两年多完成任务,全靠掘进连队战友们的双手拼命干。为了减轻劳动强度,修理连在“团技术革新办”董玉体技术员指导下,成立了以高景文代连长、电工班长刘来吉、钳工班长王福禄、老兵王元刚等为骨干的攻关克难小组,全力以赴
自己动手制造电动装渣机。遇到机械制作难点就到驻地工厂求教,经过百天昼夜奋战,加班加点,攻克种种难关,终于测试成功,一台台自己制造的电动装渣机陆续装备到各个掘进连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团结一致步调齐 勇争第一士气高
连队在杜喜成、王玉勤指导员和朱士奎、彭传恩、金根财连长的带领下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团里下达各项任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能充分调动全连指战员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下部队住勤维修要好口碑,机械维修加工配件要高质量,就是上机关看电影、参加大会都要充分展示自己,大家步伐雄壮有力,口号震荡群山!
自力更生搞伙食 人人参与多改善
那个年代部队供应粗粮多细粮少,伙食费很低。我们团的施工灶是二类,每天每个人五角九分钱。可是我们的连队在边占斌司务长和向爱国、王孝华、贾云成、朱广智等炊事班长的带领下,群策群力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全连干战的认可,沈后四分部还在我们连召开了养猪种菜、粗粮细作现场会,张超老政委让我代表连队发言介绍。回想我们的具体做法就是全连人人参与,每个班都种菜,金连长到小河西生产队协商解决二十亩河滩地经改造种菜,基本上达到自给自足。连队养猪二百余头,全连抽时间打猪草搞“中曲发酵”解决了猪饲料问题。为改善伙食,每周至少杀一头猪,做到一周内的食谱每天不重样,把粗粮进行细做,如钢丝面(把高粱米粉碎压制而成)、烤饼、烙饼、煎饼等食品真是又香甜来又可口!
许发财
(1971入伍,曾任206团修理连副班长、班长、给养员、司务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