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坤的四件宝
闫继忠

陈炳坤是山东菏泽人,1969年至1971年曾任二零六团生产连连长,我有幸在陈连长的领导下,有一段共同战斗的经历。对我印象深刻的是陈连长有四件“宝物”。

那个年代,粮食紧缺,部队为了减轻国家负担,提高战士们的伙食,都建有粮食生产基地。当时我团的生产基地在吉林柳河,准备在那里开展种植水稻,预定的目标或任务是年产四十万斤水稻。可那是寒区,我们这些从南边来的兵从来没有在这样条件下种植水稻的经验,大家都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

作为连长,凡事都要身先士卒,样样工作都要带头拼命干。由于生活艰苦和劳累,陈炳坤连长得了胃病,而且他的胃疼发作非常有規律:每天上午十点、下午四点准时得很。陈连长戴的一块手表好像有些年头了,经常停摆,搖一下就又走了,时间老不准,而他的胃痛发作时间比手表还准确,他就用胃痛发作的时间来校正手表的时间,几乎分秒不差。就这样,陈连长把那块手表当宝贝,戴在手腕上不走了,就摇一摇,那时候全连就连长有块手表,我们也不便打听那手表的来历,但是“摇摇表”的故事传遍全连。

当然,不可能总用胃痛发作时间来对表,连里仅有的一台小收音机,陈连长当宝贝,在连部放着,主要是听新闻,有时连长用收音机播出的北京时间来对表。可是收音机使用率太高,就出故障,到了关键时刻它就不响了,气得连长用手一拍打又响了,可是却错过了整点报告的北京时间,只能对个大约摸的时间。其实是收音机里面的某个接线松动所致,可那时候谁懂呢?于是就有了“拍打收音机”的宝物名字。

还有连长抽烟用的打火机在当时还比较先进,是装汽油打火的。然而,1970年冬天的吉林柳河,从收音机里听到气温经常在零下37度,打火机因冷也点不着火。连长就擦根火柴点着打火机的棉芯,然后再去点烟,大家看了好笑,都戏称他的宝贝打火机为“点火机”。

陈炳坤连长还有一件宝物是钢笔,那可能是一支当时比较贵的钢笔,连长写东西离不开它,通常都是装在里面的棉衣口袋里。可是一拿出来用受寒冷的影响,钢笔就不出水了,有时着忙记个事,写不出字真着急,连长就把钢笔甩一甩,就能写出字了。天气持续寒冷,他只能写写、甩甩,久而久之,钢笔成了“甩笔”。

在当时的环境里,陈炳坤连長的四件宝物折射出战友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摇表、拍打收音机、点火机、甩笔”的趣事给我们留下永久的军旅记忆。


   (作者闫继忠,河北省河间人,1970年入伍,曾在工建二零六团生产连任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