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大女儿家小住近一个月了,感受最深的是北京的蓝天真美。近一个月除几天下小雨或阴天外,都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且多数时间连一丝白云也没有,天蓝晶晶的。大女儿家室内气温20来度,加上冬日的阳光,真有"春意浓浓"之感!
30多年军旅生涯,我大多在总后系统京外单位服役,除偶尔因公出差和参加会议,一般很少来京。让我记忆深刻的是2O世纪末的1998年冬天,当时我来京参加原总后勤部军人代表大会,选举总后出席全国人大会议代表,住在京丰宾馆,会期三天。会务组从开会当日开始就想办法择一好天气组织几百名代表照集体照。当时正是隆冬,每天都是雾浓浓的(那时不知道是霾)。宾馆房间温度高的只能穿单衣,晚上睡觉无法盖被子,稍为年轻一点的代表觉得难受,只好打开房间窗户。这时才发现宾馆锅炉房高矗的烟囱正冒着浓烟,这可能是为了提升室内温度,更好地为出席会议的代表热情服务吧。代表集体合影等了三天也无法组织,只好在会议结束当天下午在浓雾中微微的夕阳下全体代表匆匆合影。在此后的10多年里偶尔来京,总的感觉是北京的雾霾越来越严重,很少见到蓝天了!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在营区内与几位军休干部散步(营区内设有北京市东城区XX干休所)聊天,他们简要的介绍了北京市近十多年来治理大气污染,还北京蓝天的情况。有一位热心休干还给我送来几份近日的《北京晚报》,阅后使我豁然开朗。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 "十三五”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北京蓝天的“含金量”越来越高。PM2.5年均浓度较“十二五”末下降了47.9%
从2013年起,北京全面加速大气治理的步伐,向PM2.5宣战。尤其在“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全力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围绕“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重点领域探寻减排空间,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实现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三五”时期北京为大气治理所做的努力,实现了五“最”:全市空气质量改善最明显、体制机制最完善、治理措施最有力、区域协作最密切、全民共治最深入。北京的努力也被世界看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度评价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认为北京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为全球其他城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2019年全年累计的优良天数240天,较2015年增加54天,占比达65.8%;空气重污染日4天,较2015年减少42天,且连续两年未出现PM2.5严重污染日。北京的空气质量“优增劣减”特征突出,蓝天的“含金量”大幅提升,人们不再觉得北京的蓝天是稀罕品。
“十三五”期间,为全面保障大气治理,北京成立了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专设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小组;修订《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订《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针对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老旧机动车更新淘汰等出台一系列配套鼓励优惠政策。还全面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把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度深入乡镇(街道)并向社区(村)拓展,成立了“环保警察”,全面实施精准执法、“点穴”执法、全时执法,执法效率大幅提升。北京加快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完成“散乱污”企业分类清理整治,第三产业比重稳定达到80%以上;优化能源结构,基本实现全市无燃煤锅炉和平原地区“无煤化”,据初步统计,2019年全市燃煤消费总量下降到250万吨以内,基本解决燃煤污染问题;“排放大户”机动车污染治理实现突破,出台柴油车治理攻坚行动计划,综合运用禁限行、淘汰补贴等政策,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国五”及以上排放车辆占比超过60%;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并创新“黑名单”“远程在线监控”等手段,提高监管效能;扬尘管控更加精细化,依托粗颗粒物监测网络、扬尘视频监管平台、道路走航监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推动提高扬尘管控水平,2019年全市降尘量均值为5.8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22.7%。
同呼吸共命运,这时期,也是京津冀区域协作最密切的几年,京津冀三地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完善信息共享、结对治污、重污染预报会商、应急联动等机制。三地还共同开展秋冬季污染攻坚行动,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全面加强治污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就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工作发表重要讲话。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这既是国内民众的迫切期盼,也是我们就办好北京冬奥会向国际社会的承诺。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久久为功,大气治理仍然是一场持久战,随着减排空间越来越小,北京下一步将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治理为重点,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并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交通结构、能源结构,继续深入推进区域联建联防联控,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让“北京蓝天”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