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驻军魂 悠悠战友情
——怀化73年退伍老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O周年践学活动纪实
一支神奇的队伍
5月9日7点,南方初夏的清晨,气候格外宜人。在怀化火车站宽阔的站前广场上,出现了一支身着崭新六五式军装,佩戴鲜红五角红星帽徽和两面红旗领章的队伍。这支队伍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例》连队列队的要求,一个排四个班,班长在前,四位排长左臂佩戴红袖章站在两排中间,领队戴总指挥袖章,站在队伍指挥位置上。队伍前后两面红旗,党旗在前,军旗在后。响亮的口令、嘹亮的歌声打破了拂晓的宁静,远远望去,队伍在口令指挥下步调一致、整齐划一,俨然一副正规部队气派!不知情的人怎么也不会料到,队伍里全是七十岁上下的老人。原来,这是曾经在祖国北疆战严寒、洒热血,为国防建设奉献了青春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206团怀化73年入伍的退伍老兵队伍,为响应该部总会倡议而组织的纪念建党1OO周年践学活动。
按照议程安排,队伍7点在火车站广场集合,清点人数,进行简短队列操练与动员。8点整,队伍以排为单位,依次登上四辆大巴。在车上各排抓紧练习军队歌曲,准备在拉歌决赛时一决雌雄。
首先来到芷江受降坊纪念馆,这里是抗日战争中国战区受降旧址,蜚名海内外,也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多数人不止一次来过,但大家兴趣依然,深知这次参观意义非凡。队伍在受降坊前列队集合,齐声高唱军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一曲振奋人心的《大刀进行曲》将现场气氛带到高潮,全体老兵振臂连声高呼“若有战,召必回!”气势磅礴,响彻云霄。
下午,队伍瞻仰了我军战将粟裕纪念馆,全体共产党员面对党旗,庄严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下午5点赶到洪江。晚饭后,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文艺晚会,拉歌比赛开始了,雄壮恢弘的歌声仿佛又把大家带进了50年前的峥嵘岁月,带回了那个已成历史的年代。一浪高过一浪的热烈场面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随行的军嫂们,都连连惊叹“没想到”!
10号上午游览了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寨村落——高椅古村后,来到了最后一站洪江古城。午餐前,战友们余兴未尽,多名战友自发上台献歌,受到战友们的热烈鼓掌和欢呼叫好,整个活动始终洋溢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热烈友好的氛围之中。
一个信赖的团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践学活动圆满结束,不仅得到了全国战友们的热情称赞,还得到了总会的充分肯定和祝贺。
怀化地处湘西山区,经济发展受限,大部分战友退伍后回乡在农村,每组织一次活动都免不了下一番功夫。因此,在上一届战友联谊会上,拟订了5年一小聚,1O一大聚,平年分散小范围聚。
陈祖明转业前在武装部工作多年,与战友们广泛接触,有群众工作经验,加上为人热情,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与亲和力。受总会指定担任怀化战友联谊会召集人后,他组织了一批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乡镇和城区战友会负责人,成为战友联谊会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永远的2O6团》和《难忘的2O6团》出版发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总会的表扬,从此,怀化战友联谊会在总会榜上有名。此次践学活动前,战友联谊会根据情况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增补郑建国为副会长,张在端为省外战友联系人。
郑建国曾在2018年组织策划了2O6团机械连在怀化举办的战友联谊会,那次会议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准备完善而誉满全团。他对这次践学活动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就是由他捐助,给每人发一套当年参军入伍时穿过的65式军服,让大家穿上军装再次体验军旅生涯,把更多的战友吸引进来。
4月18日,战友联谊会召开了本次践学活动筹备会,会议确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心向党、砥砺前行”的活动宗旨,和“走红线、唱红歌,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主线,通过了统一着白衬衣、65式军装,脚穿深色鞋子的着装方案,讨论了具体活动项目和纪律要求,确定了2天的活动时间和截止4月底的报名时限(后因服装定做要求,报名截止日期提前到4月25日)。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筹委会决定把坐车、吃饭、住宿和游览一并委托给旅游公司管理。
通知发出后,战友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奔走相告,踊跃报名,筹委会成员们不辞辛苦,整整忙了2O来天。截至4月25日共报名200人,超过时限报名的,由于服装定制原因未能如愿。后因个别战友出现临时状况无法出行,把部分未能报名的战友补充进来,最终践学活动参与人数200人。
一位可敬的将军
为便于管理和体验部队生活,这次活动全过程按部队连队编成序列,设班和排,站位定人定点。谁能想到的是,这支队伍里竟站着一位职业军人的准将军。他就是一排一班的基准兵,站在班长后面的晏宏应。
晏宏应73年入伍在2O6团警卫班,77年退伍,79年越战再次参军,经历四次轮战,曾担任过团长、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深圳警备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大校准将军军衔。他对这次活动策划充分肯定,并表示积极参加,不担任任何职务。根据属地编排,他分在一排一班,班长是他的同班同学,排长是同村老乡,他为普通一兵。一路上他同大家一样,坐大巴车,吃大厅餐,睡标准间,没有任何特殊化。队伍在大太阳底下列队集合,他每次都先头到位,排队行动,一步不拉保持队形。任凭汗流浃背,却坚持不摘一次军帽,不解一次风纪扣,始终保持军容严整。他的坚韧意志与严谨作风成为了大家的标杆,为战友们树立了榜样。
晏宏应还爱书法善写作,书法曾获得全国老年书法银奖。他出过书,在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9号文艺晚会上,他应邀上台朗诵自己曾在《解放军报》发表的《口缸》和《军装》,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非常感人,有战友请求收藏,留作纪念。
一份难忘的情怀
这次践学活动,既是对部队生活的一次追忆与延续,也是一次联络、加深战友感情的大联谊,更是怀化战友会几十年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参与人员感受最深、体验效果最佳的一次聚会活动。
怀化地区73年入伍的人数多达70O余人,相距虽不太远,但分散偏离城市,交通不便,几十年来许多战友未曾相见,这次终于见到了!花桥镇的藤树长、张昌学两位战友因身患疾病不能参加活动,潸然泪下,称再也见不到战友了!聂家村的陈善贵,腿脚不便也坚持拄着拐杖前来报名。安家在辽宁建平的钟德华夫妇,几千里风尘仆仆,按时赶到。张在瑞身在长沙,得知筹委会安排他带一个班,不仅欣然接受,并主动请缨指挥排里练歌、拉歌,提升了队伍士气,活跃了队伍气氛。
郑建国为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让战友们有个念想,个人出资2万多元,联系制服厂家,量身定做20O多套仿制军服。试穿军装时,多名战友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有几位战友因临时有事不能参加活动,提出的要求是不退活动费,只要一套军装。
晏宏应的诗作《军装》中,一句“我不羡慕你那一身品牌,我只告诉你,我穿过军装。”代表了所有军人对军装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穿上军装,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既有第一次穿军装的激动,又有重回部队的温暖。穿上军装,精气神立马上来了,随行军嫂说不穿军装你们就是老头,穿上军装个个都年轻。穿上军装,瞬间找回了当年的自信和勇气,一路上,小学生们招手致敬,讲解员热情客气,旅游公司工作人员相待如宾,无不表现出对老兵的尊崇之礼,对于退伍军人来说,这就是对他们人生最大的肯定。
一日入军营,终身是军人。一日做战友,一生亲兄弟。短短的两天很快就结束了,但战友们的心却久久未能平静。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50年来,流年岁月改变了老兵们的容颜,但是,他们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永远不会改变,对军营生涯所练就的坚韧而勇敢的军人本色永远不会改变,军人的责任、担当和血性,早已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镌刻在他们的骨髓里,终生与之相伴。
两天的经历,欢快的情景,激动的场面将载入战友们的人生史册,留下了一个美好回忆!尽管身已倦躯已老,但军魂永在,催人向前。一群迟暮老人,依然感召在党旗和军旗之下,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贡献绵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摇旗呐喊,演绎不朽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