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江城

2021年夏季,我有幸参加了吉林省作家协会写生班,为期10天的交流、写生活动,全省的作家们兴高采烈,聚集到举办地的吉林市松花江畔宾馆。

我知道吉林市的风景美,也专门来吉林市游玩过。北山公园湖水青蓝,九孔卧波桥南北横跨。汉白玉护栏盘龙雕花,北山顶上的古庙建筑群苍朴可见。

山脚下废弃的火车道,那远处的风声和火车鸣叫声似乎从岁月深处传来,站在铁路口,黑褐色的铁轨和浅褐色的枕木依然规整地紧密结合,蜿蜒至远方。有一刻,我心静如水、发丝舞动,今夕何夕?龙潭山,清乾隆帝东巡曾至此山,在一棵大树下小憩,封“神树”,留下“御道”,广场雕塑有“海东青”石上振翅的黑鹰,有马群嘶鸣立卧,我守候过马儿的自由灵魂,乾隆皇帝在吉林乌拉还写下了“连墙接舰屯江城”的诗句。朱雀山脚下的吉林化石博物馆里,一亿多年前的小潜龙化石,已经不能用我们的生命进程来感叹。山我只爬了一半,始于“寻梦”石刻,止与“峰回路转”石刻。松花江边观看夜景,教堂和楼房被墙体彩灯勾勒出夜色中的建筑模样,江对岸的楼群墙面彩灯变幻闪耀,江上的喷泉配合音乐,把江景之美推向艺术之境。有谁正走入梦境,有谁愿意返还人间。市区西南的松花湖水浩大如海,碧波微澜,船尾螺旋桨腾起两行白白的浪花,如翻滚的蛟龙。近处的远山深黛色,愈远山色愈青黛,层叠至远至淡,和天色混合。船上看日落,晕日朦胧,日照晃在水面,一线碎光或像一钩残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吉林市的作家们已经对江城美景习以为常,其他各市的作家们却在入住江畔宾馆后对此赞念不忘。季羡林在他的散文《愧花》里流露相似情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越是习焉不察......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江畔宾馆是吉林市最古老的园林式宾馆,院内树木成荫参天,鸟鸣比赛似的此起彼伏,院中有颗八百年前的船厂榆魁。

傍晚,白山作协和白城作协的作家们结伴出行,白城作家翟妍的长篇小说《长河长》引起了我的兴趣。高高个子的翟妍,从小有自我的独立世界。她常常将小小的自我独自站在河边,或者坐在屋子里某处,一个人,停留在自己的世界。她会把一篇小说改上二十几遍,多余的文字,再美,也要砍掉,潮湿的雨后江边,空气清新,散漫,江水暴涨,平端的黄泥色江面,探出原本岸边的水草。

再度傍晚出游,微晴的江景如洇湿的水墨画,所有的颜色染上一层淡墨,将透未干,脆而明媚,江边火车道裸露出来。通化市崔微姐姐说,昨晚有人在枕木间徒手抓摸泥鳅,那种活泼的生活气息在某一个层面波动。回到寝室一楼客厅,我们谈文学。时光可以不存在,只有文学语意交锋。

晨起,朝阳已经出来,阳光透过树隙洒在街面,微明迷醉。朝阳打在江面,一江澄墨被亮白的日影弯曲分割。人生淡薄如江水,烟起风过,尘消散。结束前日的傍晚我格外珍惜,越过临江门大桥,回走白山大桥,闭环一圈两个多小时。白月半圆,悬挂淡蓝天空,晚云由白转暗到火烧,江水先是灰碧幽阔,鸟儿栖息树梢,最后,江边高大的楼房建筑群和闪亮外墙轮廓灯盏的特色建筑,全部沉浸在火红的晚天云画里面,江水、云朵、四下天幕辉红,唯独半圆皎白的月影高高悬挂在灰蓝色的天空,使我融入一种对这个世界的敏锐、深邃的感性之美。

会议安排很满,作家们的交流内容充实也很有意义,省文联的领导总结时说:“通过文学创作,弘扬社会正能量,让我们成为一个内心充实丰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