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强,1950年农历12月21日出生在陕西省乾县临平镇李家台村,一个以农为生的贫苦农民家庭。民国31年(1942年)河南大旱,三年颗粒未收,其母跟随家人从河南省济源县逃荒要饭到了陕西省乾县,成为当时的年少灾民,成年后在该地落户成家立业。
1969年2月,李新强响应祖国召唤积极报名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四年后于1972年12月退出现役。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为了战备的需要,组建了一些工程部队。我部是1964年从原铁道兵四师十九团划出,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大同办事处管理,驻防山西省太原市上兰村,其任务是进行国防施工,修建战备仓库。我部组建后,部队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731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206团,施工任务是扩建解放战争中从国民党阎锡山军中缴获的军火仓库。
1969年新兵因部队调防提前结束训练,从陕西省乾县、周至县、户县兴平入伍的一千多名新兵都被分到了老连队。李新强等39名新兵分到了我们七连。那时我在七连三排八班当班长,李新强分到了二排五班当战士。1969年4月1日冬训还未结束,我部突然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命令我团和驻防辽宁省凌源县的207团换防。当时上级规定除人员和文件、档案外其它装备和施工器材一律不能动。经过动员和准备后,我营三个连队4月10日从上兰村库区火车站乘坐闷罐火车经过两天两夜的奔波,到达辽宁省朝阳县波罗赤的一个浅山区,714仓库火车站下车。经过短暂安置后部队施工开始,我们七连和六连是修建714仓库火车站北边和西边的两座大库房,八连是扩建火车站到库区的公路和桥梁。
1969年9月,我连修建的大库房主体工程完工,又接团部命令将我连调到凌源县前进公社后石门沟551仓库进行被覆施工。东北天气冷得早,记得那年凌源县农村的庄稼还在地里长着,农历八月十五天空就飘起了雪花。我连到达后还没有营房,就暂时住到团部大礼堂里,同时开始在农民的梨园边上搭建临时营房。
一天晚上连队晚点名时,连长刘衍贞宣布了白城办事处提拔我为七连三排排长的命令,比我早入伍一年的宗富生提拔为七连一排排长的命令。11月底接1970年的新兵工作开始,我被安排到新兵一连去河北省河间县接新兵。新兵接回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1970年2月底我又回到老连队任职。当时与我一起入伍的老战士们趁冬训期间分批被安排回家探亲休假,因我训练新兵无法探亲,回队后才安排我休假探亲。探亲结束归队后,连队安排我到二排任职,此时和李新强正式开始接触,并一起共事。
李新强中等身材、清瘦,有文化,是一个很精干的小伙子。思想进步,积极靠近党组织,1971年1月上旬我就和副排长刘长河介绍李新强加入了党组织。二排是我连的主力排,每年在三个混凝土排中都担负了连队2/5的施工任务。1971年底和我一起入伍的老战士和1968年入伍的部分战士退伍了。在配班、排班子时,连长、指导员向我征求意见时,我希望将1968年入伍在三排八班任副班长的杨付艮调到二排四班任班长,原四班1968年入伍的老战士全凤朝任副班长;五班将李新强从战士直接提升为班长。我怕李新强年轻、军龄短(当时五班还有四名68年入伍的老战士)压不住阵脚,就将和其同年入伍的老乡朱忠娃提升为副班长配合李新强工作。六班将1968年入伍的副班长吴喜魁提为班长,将同为68年入伍的白金会提为副班长。李新强在七连同年入伍的39人中是第一个入党并被提升为班长的人。
工程部队在施工中,大小事故经常出现。特别是在那个年代苏联和我国交恶,企图侵略我国发动原子战争。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部队施工加快。我团党委向上级提出了“四年任务两年完,两年争取再提前”的口号。为实现目标冬训也被放弃了,
一年四季不停地施工。记得1971年春节后的一天晚上,我排在后石门沟一洞库内的三叉接头施工时,我带领四、六班在十多半高的弓架上面浇筑混凝土,副排长带领五班在地面往皮带输送机上上料。当混凝土上到近百吨时,支架突然垮塌,原因是木工排搭建支架时出了质量问题,跟班的两名木工排战士没有检查出来。支架垮塌后,在上边的25人随着弓形支架一起堕落在地,多亏三叉接头处绑扎有直经12圆20×20方格的双层钢筋,使得从上边坠落的战士们都没有受伤,如果不是钢筋的支撑,后果不可设想。
后石门沟的20多条洞库施工任务完成后,我连又搬到东沟对库区战备公路遂道和办事处战时指挥所进行被覆施工。1971年9月19日晚我排上夜班浇筑指挥所混凝土时,突然接到连队打往施工现场的电话要我速回连队开紧急会议。我把工作安排给几个班长后(当时副排长王新安已到农村支农)就火速赶回连队。会议很简单就是传达中央关于“9﹒13事件”的文件,大家感到非常震惊。随后逐级传达至党员、全体战士,全团学习讨论整顿三天后又接着开始施工。
1972年夏,东沟的施工任务完成后,我连又奉命调往凌源县刀尔登公社柴仗子村一山沟里修建999仓库。“9﹒13事件”发生后部队逐步走上了正轨,停止了不结合实际的口号,恢复了冬季训练。1972年春节前部队还组织了一周的长途野营拉练,拉练结束后我和新强先后被连队安排了探亲休假。
我国东北地区处于寒带,庄稼都是一年一熟,并且粗粮多细粮少,生活在当地村民一辈子都很少吃到大米白面。东北的高粱米难吃,还不容易消化,很多消化功能不好的战士都得了肠胃病,李新强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消化不好,他的身体慢慢消瘦下来。
1972年底老兵退伍工作开始前,我和李新强谈心,想听听他对退伍的想法。当时他还不想退伍,我说:“根据你的身体情况在部队提干无望,也超期服役一年了,部队不是久留之地,晚走不如早走,说不定回去还会有好的前程。”此次谈心后,李新强与我产生了隔阂,我探亲休假后李新强还是被连队安排退伍了。
李新强退伍后保持了部队的本色,成为当地公社基干民兵的积极分子。我国文革10年动乱大学停办,高校恢复招生后,推荐工农兵学员进入大学深造。1973年乾县有两名退役士兵入学深造指标,条件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共产党员,新强在部队是骨干且任过班长,远远超出推荐条件。为此,第一个被当地政府推荐到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就读。李新强入学后首先把好消息告诉了我,还把入学后在校门口的留影寄给了我。收悉后,我真为新强老战友高兴。
苦读三年后,新强从西北农学院毕业了,被分配到陕西省水利厅水库管理处工作,后任工程师。那个年代我国计算机落后,每年计算水库数据都要跑到郑州的黄河水利委员会计算,为此,我们每年都有在郑州会面的机会。每次见面都会谈起在部队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谈笑甚欢,回味无穷。数年后都退休了,通讯也方便了就经通过电话、微信联系。
2019年9月18日全团退伍老兵数百人在西安聚会,李新强得知后首先和我联系并邀请我和老伴到西安参加聚会游玩。我答应后把乘坐车次告诉了他,到达后新强在高铁出站口等候迎接,次日晚,新强还和夫人杜秋芳到宾馆探望了我和老伴。聚会结束后,新强还拖着虚弱的身体领着我和老伴游览了西安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大雁塔、小雁塔和陕西历史博物院,还领我们观看了西安钟楼夜景,品尝了西安名小吃。回郑前一天中午,新强还和一个在七连工作过的驻西安部队退休的周至县战友雷军和宴请了我和老伴。晚上,新强再次和夫人杜秋芳到宾馆探望了我们并送礼物。
2020年春节,我给李新强联系打电话不通,发微信不回,后我联系上了同在一个连队工作过的战友杨向东,他告诉我新强春节前因病抢救无效去世,噩耗传来使我十分悲痛。打听到其夫人杜秋芳的电话后,赶快打电话对其家人进行慰问,对老战友李新强表示哀悼。
新强兄弟你已先走了,但我们的战友情谊永存,你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好兄弟、好战友。虽说我们退伍后分居在不同的城市,远隔数百公里,但我对你的怀念千言万语难以表达。以后有机会了大哥一定要到你的墓园进行祭奠。李新强——我的好兄弟你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