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征入伍前,曾在家乡湖北省石首市商业供销系统工作了5年,1963年底,当征兵宣传教育刚开始,便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写了入伍申请书。当时供销社职工大部分是老同志,年轻人较少,19岁的我是供销社最年轻、且有两年工作实践并经过湖北省商业专科学校培养的骨干,因此,基层负责人有点舍不得。
此时,一些鼓励我参军入伍的朋友让我找一找区供销社书记万绪芬,说万书记是建国前入伍、参加过抗美朝的转业军人,他一定会支持你当兵。 第二天,我徒步10多公里(当时没有公交车),找到区供销社万书记办公室,递交了入伍申请书,表达了我要求参军入伍的决心。
当时,万书记正在办公室主持一个小范围会议,会议一结束便接待了我,见我态度坚决,便对我说,应征入伍是每个年轻人的光荣义务,你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我支持你,虽然基层单位也有实际困难,但我们一定做好工作,帮助你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一周后,我接到了公社武装部的通知,同意我参加区政府组织的应征公民体格检查,半个月后,我收到了县武装部颁发的红彤彤的入伍通知书。
“天有不测风雨”。当我身踹入伍通知书,与公社其他6名新战友告别亲人前往县武装部集中报到,刚到招待所,我突然感到发烧,头痛难忍而住进了县人民医院。万绪芬书记知道此消息后,立即派人来县医院慰问看
望,并同县人民医院、我入伍所在地公社武装部长、县人武部领导一起向接兵部队如实反映只是普通感冒,不影晌入伍(当时接兵部队不很愿意接收)。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天清晨,病愈的我从县人民医院出院,背上被包同全县300多名新兵,在《东方红》和《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声中,登上“江峡”轮奔赴入伍新征程。
万绪芬,1927年8月出生,石首市新厂镇人,童年和少年时曾读过几年私塾。1943年春,刚满16岁的他步行20多公里,到石首横沟市报名参加新四军,师长是李先念。抗日战争,他亲手击毙了5个日本鬼子,而他失去了一节手指。解放战争,他战友一道在俘虏群里捉到一条“大鱼”一一隶属黄维兵团的一个军长。根据部队规定,万绪芬将他押送到了我军敌高级军官投降登记地点。
抗美援朝战争,他是战场“智多星”。 1952年5月,万绪芬调志愿军十六军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三营十一连任指导员,1952年6月,万绪芬所属部队奉命进入朝鲜作战。最初,他和战友们到西海岸清川江平康地区修建防空战斗工事,时间达半年之久。接着,部队奉命参加上甘岭战役。
在上甘岭战场,万绪芬所属十六军因为得到苏联的援助,武器装备优良,而且部队是足额满员的(每个连有五个排。每个班有6支自动步枪,1挺轻机关枪,还有60榴弹炮,且弹药充裕)。因此,十六军先后与三十八军和十五军进行了换防。最终,万绪芬所在连队换防的是十五军八连阵地,湖北江陵老乡刘永德担任连长,万绪芬担任连队指导员。
为掌握战场情况,万绪芬随同师、团、营首长首先到阵地周围进行查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万绪芬的建议下,师团首长决定,为坚守阵地,动员所有参战部队立即挖掘坑道,并将坑道作为前线主要防御工事。在万绪芬的带头下,他和战友们胜利完成了阵地上两条坑道的挖掘任务。
坑道挖掘完成后,万绪芬看到山顶交通壕由于遭受炮火摧毁,实际已经失去作用,便又向部队首长建议在阵地前再挖掘数条交通壕,让交通壕形成“交通网”。为保证挖掘进度和质量,万绪芬还请求派工兵营前来支援。 他的建议得到了部队首长的认可。由于连出奇招,屡屡获胜。
一天,美军装甲师在阵地前发动攻击,几十辆坦克越过重重障碍向志愿军阵地扑来。在阵地上,万绪芬和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开火,屡次击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这一天,在万绪芬连队所守阵地前,敌人第一波攻击冲来的是两辆轻型坦克。万绪芬和战友们一起“诱敌深入”,让美军坦克不知不觉落入到交通壕附近早已布置好的陷阱里,动弹不得。
在志愿军战士凌厉的攻势下,敌人无计可施,只得乖乖投降。接着不久,美军又冲上来几辆重型坦克。面对疯狂的敌人,万绪芬和战友们一面引导我军重型火炮轰炸坦克,一面利用阵地优势和集中现有的火力进行回击。
终于,敌重型坦克被打残,敌军打开舱盖逃跑。紧接着,敌人派来装备更为先进的水陆两栖坦克参战。当他们涉过小河来到阵地前,看到打趴在前面的坦克早已挡住了去路,知道前面凶多吉少,根本无心恋战,灰溜溜转身逃之夭夭。
朝鲜之战,万绪芬和战友们用生命和热血打出了军威、国威。在20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三次,获朝鲜独立勋章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