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趣
    说起人的名字,真是五花八门。有高雅的,有俗气的。但多数是带有长辈的期望。
    我的家乡过去给孩子起名有很讲究的,也有很俗气的,特别是乳名,有的真是土的掉渣。我老家所在那个街巷不大,就有许多叫“狗子”的。什么刘狗子、丁狗子、马狗子;还有叫“留子”、“留孩子”的,什么赵留子、张留子、马留子;听起来很俗。据说给孩子的名字(特别是乳名)起的越贱,越好养活。也有明明是个男孩,却起个乳名叫“妮子”的。
    后来到了部队,遇见的多了,才知全国起名的千奇百怪就更有意思。比如广东那边的“球”,出现在男孩名字中是什么意思;江浙沪那边的“招弟”、“来弟”、“盼弟”,就常在女孩名字中出现,一听就知道,那父母是希望以后再生的是男孩;河南那边的“妮”,就常在男孩名字里出现,可能是希望这男孩好养活。我有个河南郑州战友,在团司令部实验室工作,大名就叫“X三妮”,战友们有意在“三妮”后面加个“儿”字,弄的他很不好意思,后来就申请把“妮”改为“忠”。“文革”期间,时兴“三忠于”、“四无限”,改成“三忠”,有时代感。
    我刚到老连队时,连里一排有个1959年入伍的老班长,广东人,名字就叫杨仕球,我当时还想,好好的名字,后面塞个“球”字干嘛?后来,看了香港电视剧《虾球传》,才知道,广东那边男性人名里经常有这个“球”字。要是到了山西、陕西、甘肃那边,这个“球”字,就有点不雅。
    我当兵刚到老连队时,连里有个新兵战友叫刘发财的,来自山东昌乐农村,连长晚点名点到他名字时,大家就偷笑。连长觉得发财这名字有点俗,私下就建议他把名字改一下。他说是父亲给起的,改名得写信问问他爹。他爹没上过学,托人写了回信。说:不能改!原因是,他家穷了好几辈子,做梦都想“发财”。于是,发财就拿着父亲的回信让连长看。连长看过,笑了。说:那就尊重你爹的意见,不改。可你参军来部队是要好好干革命的,干革命就不能老想发财。你新兵蛋子,每月津贴费6元,能发财?几年后,他复员回家务农了,不知后来发财没有。
    我们连有一位1965年从山西岢岚入伍的新兵,分在炊事班,名字叫“贾凤苟”,音如“贾疯狗”,他自己也觉得不好听。就申请改名,叫:贾桂珍。虽然有点女性化,但也比“疯狗”好听得多。还有个叫:“许板头”的,山西河曲人,名字也逗,大家都叫他“板凳头”,人很能干,后来提干当了排长、副连长,后转业。还有个叫“李八十五”的,也是1965年从山西入伍的,怎么名字是个数字?一问才知,他出生时,爷爷85岁,有纪念意义。可惜当兵不到一年,就在国防施工中不幸牺牲了。陕西兵名字中后俩字重叠的也不少。如:我们连就有郭稳稳、李民民、杨征征等。
    1973年初,我在连队当指导员,参加去湖南湘西征接新兵。在靠近贵州的新晃苗族、侗族自治县征了一批侗族新兵。当时我在那个新兵连当指导员,新兵接发现有两个侗族新兵重名,都叫姚沅长,个头般高,需要一位改名。我让通信员把这俩战士叫到连部,征求他俩意见。一位不愿改名;一位愿改名,这位愿改名的新兵性格开朗活泼,我让他回去想想改什么名好。毕竟改名是个大事,要慎重。
    一个多小时后,他想好了,来找我。说:指导员,我想好了,叫“姚鸽”好吗?
    我沉思一会,对他说:和平鸽的“鸽”,寓意挺好,只是有点不大气。
    那就请指导员帮我起一个吧。
    看来,他对我还是很信任的。容我想想。想了一会儿,我征求他的意见:叫“姚军”好吗?俩字儿,简单,上口,好记。而且你刚参军,有纪念意义。“军”字阳刚、威武、雄壮。你看行吗?
    他听了高兴的拍着巴掌跳起来,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谢谢指导员!向我敬了一个军礼,转身跑了。
战士改名,需要报请团司令部军务部门审批。批准后,才能正式在全连军人大会公布。姚军,这个名字一经公布,就在全连很快叫响。
(黎明 20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