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之初,印之心。凡是当过兵,都会经历新训那段全新的生活。“累”是没得说,“苦”也说不完,“严”就更不用说。几乎路人皆知,不足挂齿。然而,我们的新训大年夜,过的却是非同一般、不同寻常。半个世纪过去了,仍然记忆犹新,每逢辞旧迎新就会念及那段往事。嘿!年龄大了,眼前事情记不住,过去的事情忘不了!
我们七三年兵,是冬季征兵。于七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换装,次日开拔,二十日到达新训连——辽宁建平——愁水沟五九一三部队新兵二连。
从湘西到辽西,从江南到东北。寒冷的天气,让我们每时每刻经受着严峻考验;严酷的训练,把我们累得浑身上下疲惫不堪;艰苦的生活条件,使我们每天掰着指头算日子,越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为期三个月的新训仿佛历时几年。
可是,时间不会停留,天地照常运转。正当训练如火如荼、按步就班进行到第45天,恰是新训一半的时间,大年佳节如期而至。
一九七三年二月二日,即农历腊月三十,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一过除夕。百节年为先,我们总算等到了。农村有句俗话“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我们虽已不是小孩,但当时真的非常盼过年!
这一天,虽说没有家乡隆重,但也呈现了节日气氛,营区大门挂起了“欢度春节”的红灯笼,还插上了五颜六色的彩旗。下午放了假,大家忙着洗衣服和床单,心里却早就惦记着当天的晚餐,要知道这是我们老家一年中是最为重要的一餐饭,叫年夜饭或年饭。非常欣慰的是炊事班做了十多道菜,主菜有猪肉、牛肉,和鸡、鱼。还上了酒。我们吃饱喝足,格外尽兴。晚上,连队在食堂举办文艺晚会。灯火辉煌,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节目由新兵自编自演与老兵班长们共同联欢。说是晚会也只是个形式,大部分是临场发挥,即兴上台,唱个歌说几句方言也算表演,旨在放松一下训练的紧张气氛,增添一份节日喜庆。第一次在部队过年,第一回喝酒会餐,第一天尽情欢畅,人人情不自禁,个个露出久违的笑脸。
营区远离村庄。只见漫天冰雪,白茫茫一片。营房是土坯墙盖油毛毡的小平房,或许是怕大风雪袭来把房子刮走吧。气温在零下20多度,烧地火炉取暖。集体授课在山洞库房里,除军事训练在室外,其他时间都是在宿舍内活动。这天晚上,我们在喜乐的氛围中辞旧岁迎新年,大家高兴得忘乎所以,把平时不能串班的纪律抛在脑后。不是三五成群,高谈嘻笑,就是扎堆唠嗑,摆龙门阵,少不了谈起家乡的年味。
怀化地趋偏僻,文化经济落后,我们多数人没出远门,未见世面,不知道什么叫年文化,其内容和做法都是传承老一辈的习俗,沿袭成规。
那时温饱还未解决,平时炒菜不见油星,不到过节不沾荤腥味。但年味十足,一点不吝啬,似乎一年辛勤劳动、勤俭节约就是为了过一个年。年前就开始烧腊肉、刮猪头、杀鸡宰鸭。大年清晨,天未亮就吃早饭叫冈饭。其中有一大碗各种蔬菜加多样肉片的混合菜,吃剩放到正月,表示年年有余。上午首先打塘米、搞卫生叫除尘。然后带着供品敬土地保平安,再到堂屋点香烧纸祭祖先,接下来旧桃换新府、贴上新春联。到了下午年菜摆上一大桌,扑鼻的香味飘香满屋。桌下炭火熊熊燃烧,桌上饭菜热气腾腾。全家老少大团圆,喜气洋洋吃年饭。饭前还要上香烧纸放鞭炮,谁家鞭炮响起,表明开始享用年饭啦!晚上全家守岁夜坐通宵,小孩子们则打着哈欠等着传说中的三十夜老鼠嫁女……
我们像是离家八辈子似的,特别想念那透明发亮的担碗腊肉。一指厚,三指宽,一扎长,咬一口呈镰刀弯,油从口角两边冒,像是闻到了醇香扑鼻的味道。还有那糯米糍粑放在炭火上烤得金黄金黄,绵软的白丝拔得好长好长,香气四溢,沁入心脾。你一言我一语,讲得口水直流,笑声起伏不断。快到十二点,意犹未尽,大有通宵达旦之意。此时,连长徐二柱(山西忻州人,65年兵,老七连连长)到各班转了一圈,不声不响来到我们旁边。我们发现后立刻起立,“连长过年好!”连长似笑非笑,点了点头走了。不知好歹的我们,继续坐下闲聊。
到了正值十二点这个告别旧岁的最后一刻,同时,也是迎来新年崭新之际,尖锐刺耳的紧急集合哨音代替了岁夜钟声。室内室外明亮的灯光突然熄灭,瞬间一片漆黑。顿时,营区乱了套,只听见室外劈哩啪啦的跑步声,室内手忙脚乱碰撞声和东西掉地的哗啦声。平时三分钟全连紧急集合,这次五分钟过去了,人员还没到齐。从隐约依稀的视线中看到连长魁梧的身材站在指挥位置上,这次他没背背包,也没配带武器,等人员全部到达后,既不下达命令也没有战前动员,瞧了一眼手表,带上队伍一口气来回跑了二公里。回营后不检查不讲评,队伍直接解散。
回到班,我们似乎明白了一切,谁也不吭声,低着头解开背包、摊开被子蒙头躺下。此时凌晨一点多钟,第一次在没有就寝号和熄灯号的情况下睡觉了。我们二班班长冯振涛(河北河间人,70年兵)看着我们全部睡下,用力拉了灯,摔手关了门,独自一人走出门外……
大年初一是我们老家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零点开始,鞭炮齐鸣,多彩的烟花映红了天空,象征着一年红红火火。青年人开始抢挑井水,叫头泼水,象征着一年好运。天刚麻麻亮,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成群结队,挨家拜年,户主笑容满面分发糖果、花生、瓜子之类食品。早饭后,成年人给长辈拜年。乡亲们见面拱手问好,相互拜年!
涉世不深的我们,第一次远离父母,只身他乡。第一次在外过年,难免心绪惆怅。我们的新训才到一半,真正的军旅生涯还没开始,人生将有多少个“第一次”在等待我们去尝试、去面对?
班长大高个、黑脸,平时少言。初一这天换了个人似的,脸带微笑,招呼我们转过身来,有事要对我们讲。他说昨天晚上(实际上是当天凌晨)到连部找连长和指导员为我们请命,请教两个问题,一是连里没吹就寝、熄灯号,班里没按时睡觉息灯,错在哪里?大年夜搞紧急集合是不是太过分?结果连长和指导员给他上了一课。连长说这是他有意安排的,因为是他接的兵,了解地方民俗,为尊重怀化过年习惯,有意让我们玩到十二点。指导员李广新(江苏南京人,63年兵,老八连指导员)说,大年夜搞紧急集合是为保持队伍的战斗力以及纪律性。明确部队的特殊性。《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例》明确规定,节假日外出比例,归队时间,重大节日安排值守连,值守排,说明军人没有节假日,守万家灯火护万家团圆是军人的神圣使命。从而牢固树立常备不懈、防患未然的战备观念。
班长的一席话让我们矛塞顿开,原来连首长对我们关爱有加,大年夜紧急集合完全是一片良苦用心! 我们的心情又问到了节日的喜悦。
有了新训大年的经历,我们对年味的认识得到升华,年味不是单纯的吃喝,是一种思念更是一种乡愁,是一份温馨更是一份情感,是家国之情,是民族文化,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感受到军营年味别样浓和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都说部队是大熔炉。那么,新训是什么?新训是开炉重塑的地方,是社会青年转变成合格军人的必经之地!
新训又像老酒,喝时钢烈如火,过后回味甘醇!
二0二三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