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算个孝顺的儿子,成年之后,妈妈健康的时候,没有认真地握过妈妈的手,没有用我的赤子之心拥抱过我的妈妈,没有带我父母去饭店搓一顿美食,总觉得来日方长。我没有很好的呵护好我的妈妈,那种亏欠和失落总会在母亲节前后折磨我,我深感愧疚。
在为这篇散文立题目时,我先是用了《母亲的双手》,后来我改成了《妈妈的那双手》,因为我这一生没有用母亲这个字眼儿称呼过我的妈妈,母亲的称呼是文学的词汇,假如现在再见到我的妈妈,我脱口而出的是妈妈这两个字,而不是母亲。也许妈妈这两个字,更接近妈妈的那双手。
那年,妈妈病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也就是在那一段时光里,我才认真地握着妈妈干瘦如柴的手,把头深深地埋在妈妈的怀里,追忆妈妈这一生的辛劳,一想到这双染滿了我岁月的手即将离我而去的时候,我禁不住潸然泪下。那双干瘦如柴的手溢满了妈妈的爱,至今觉得那双手是那样的伟大和了不起。
守护在妈妈身旁的日子,我时常望着妈妈那双干瘦如柴血管清晰的手发呆,我的妈妈跟天下的妈妈一样,用那双手哺育了她的儿女们。一生的辛劳都写在手背上,对儿女的爱在手心里紧紧地握着。
我知道,从我出生到我长大成人,妈妈用那双手,喂我乳汁,为我擦屎擦尿,为我做饭,为我缝补衣裳,为我能安然入睡,不停的摇晃童年的摇篮。我的成长,一直没有离开过妈妈的那双手。
妈妈的那双手,擦干过我的眼泪,也无数次揉碎过她自己眼里的泪水。我的妈妈并不像别人描述的那样没有怨言,在她晚年的时候,总是在我面前唠叨,曾经的苦难和艰辛,我不愿意听,就对她说,都是过去的事了,老提它干什么,这是我最伤害她的地方。妈妈骂我,小兔崽子长大了,翅膀硬了。等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理解了妈妈的唠叨和怨言,唠叨是一种追忆,怨言是对苦难的解脱,其中也包含了作为一个妈妈对儿女的担心和牵挂。
仔细想想,我生活里最有底气的日子,是妈妈健在的日子,我活得能够骄傲且面对生活羁绊敢拳打脚踢,是因为有妈妈的那双手在我身后撑着。生命的路上虽然有很多人为我掌过灯,最亮的那盏灯是妈妈用那双手点亮的,那盏灯照耀的最远也最明亮和温暖。
如今
那双手不见了
用那双手点燃的那盏灯
依然在我心里还亮着
那双手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个地方路途遥远而陌生
妈妈您不用怕
黄泉路上儿子为您点上路灯
每到母亲节
您的儿子用他的双手在天堂里
为您点燃思念的一盏灯
只为您不再唠叨和怨言
了却那一份担心和牵挂
那双手不再承受负担和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