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的武汉,没有往年的暴雨和酷热,徐徐佛面的清风,淅淅沥沥的小雨,带给人们的是春天般的气息。一天上午,我接到军事经济学院的电话:后勤学院副院长、少将、博士生导师王向阳来学院讲学并指导博士研究生答辩后,想看望学院原后勤指挥系和指挥三队的老领导。
当我来到学院招待所时,原指挥系主任宋魁忠、副主任邓辉等老领导已经在座。不久,参加完活动的王向阳赶到了招待所。见到30年前的老领导,王向阳行了一个庒重的军礼,表达莘莘学子对老领导的崇高敬意!当王向阳见到我时,也双手紧握并十分动情的说了一句话:戴政委,你是我当年所在学员队的领导,30年前,你亲手为我们熬鸡汤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也激励我在离开母校后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王向阳的一席活,顿时勾起 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那也是武汉的6月,不过是离现在30多年的1984年,王向阳所在的后勤指挥系指挥三队90多名学员完成两年的后勤指挥专业学习即将毕业,当时我任该队政委。就在他们进入紧张的毕业考试时,学院组织部份学员开展为武汉市血站自愿献血活动。这次献血主要在战士学员中进行,而王向阳等几百名学员大部分是营连干部可以不参加,尤其是即将毕业考试的学员。
一天晚上,全队学员在教室自习,王向阳来到队部向党支部递交了一份自愿献血的申请书。我告诉他学院的有关要求后,王向阳仍坚持一定要参加献血。他说:边境反击战的将士们正在为保卫祖国边疆而流血牺牲,我献点血算得了什么!他的满腔热情深深的地感动了我,随即向系领导作了汇报,后经学院领导批准在部分干部学员中开展自愿献血活动。在王向阳的带领下,全系500多名干部学员在他们即将毕业前夕,为江城人民献上了子弟兵的一份深情!
为了给献血学员增加营养,学员队党支部决定买鸡熬汤。当时学员就歺是在近1000人的大食堂,不便操作。我与陈士忠队长商量,他负责毕业复习考试等工作,我抽时间负责为学员熬鸡汤。我骑着自行车到农贸市场买了几支大母鸡,借了一个大砂锅,在学员队宿舍顶楼平台用几块红砖砌灶,拾来一些废木料当烧柴。当年6月,正处高温酷暑,楼顶水泥平台温度高达40多度,添柴烧火,使我汗流夹背。当一碗碗味道并不鲜美的鸡汤送到王向阳等学员面前时,他们被感动了,全队学员被感动了!这种亲密无间的战友情谊为鼓励全体学员圆满完成学业增添了动力。
王向阳在校两年,一直刻苦学习,作为班长和多门功课的课代表,学习成绩一直处于全队学员的前列,20多门课程,除1门85分,其余均在90分以上。两年都被评为先进学员、优秀共产党员。毕业时评选优等生,他在全队学员中全票通过,按照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破格提前两年由副营职务晋升为正营职务。
毕业分配时王向阳批准留校任职政治部干部处,后又调总后政治部干部部,为了在部队得到更好地锻炼,王向阳主动要求调回沈阳军区某师后勤部工作。几年的野战军实践锻炼,王向阳作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调到后勤学院任学术研究部部长、训练部部长、直至副院长,少将军衔,教授、博士生导师。
30多年风风雨雨,弹指一挥间。交谈中,王向阳谈到了在学院学习的两年时间所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起到的打基础、练底功的深切体会:我30多年来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学院各级领导、专家教授的培养教育和辛勤汗水。
30多年间,我曾见过几次王向阳。1988年,时任学院办公室主任的我,曾随学院李院长等一行到23军调研,任该军某师战勤科长的王向阳得知后立即到军招待所看望。1993年,我在后勤学院参加总后举办的师职干部读书班,时任该院学术研究部副部,长的他,从报到名单上见到我的名子即到学习班看望,并邀我出席家宴。
是的,王向阳的成长进步主要是个人勤奋努力的结果,但母校为学员服务的工作人员也无不为之欣慰!如今,当我漫步学院,看到学院“优秀学子榜”上悬挂的几十名将军的照片时,也无不为之感动,因为其中有包括王向阳在内的3名将军是在指挥三队同期毕业的学员,作为母校的工作人员无不感到自豪!
交谈中,我问王向阳,你还记得指挥三队宿舍西侧栽的几十株樟树吗?当初只有口杯粗,现在长到脸盆粗了。王向阳说,这次回母校,特的到了指挥三队宿舎楼,当看到已经成材的樟树,便想起了当年的队长、政委对我们的言传身教。每当清晨起床号一响,队长、政委就站到了队列前面,带领学员出操、打扫卫生,队领导与学员同吃、同住、同操课,这些好作风时时影响着我们,也教育和鞭策着我们。母校的好校风如同雨露和阳光,培育着一批又一批学员着壮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军事院校是为我军培养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合格人才的摇篮,在新形势下,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愿全军院校取得更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