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冬趣
        济南这两天,罕见的大降温,带来了一场大雪。那雪花漫天飞舞,把座城市装扮成一片银色世界。
        为了安全,政府发了通知:因暴雪影响交通,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一律放假两天,在家上网课;有私家车的,尽量改乘公交车上下班,以减轻交通拥堵,减少车辆事故。
        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的家乡山东这里,冬天特别寒冷,雪天很多,雪也下得很大。那时国家一穷二白,老百姓生活也比较艰苦,路上行驶的汽车很少,私人家根本买不起自行车(南方叫“单车”)。遇到雨雪天气,戴斗笠、披蓑衣,打上竹制油纸6雨伞赶路,是常态之事。
        1953年,我上小学二年级,冬天很冷,雪下得很大。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结伴去上学,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雨具,小同学们就冒着鹅毛大雪上学。路上雪下得很厚,脚踩在雪地里,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别有一番趣味。
        起初,同学们一边赶路,一个个伸开双臂,直楞楞地扑向雪地,让自己在雪地里印出一个雪人儿印,这算“文明玩法”,不怎么过瘾。于是,有同学就抓起一把雪,开始恶作剧,往同学衣领里撒,这叫“凉快凉快”,怕“凉快”,就躲闪奔跑,抓雪的就追,不亦乐乎;最后,大家还手攥雪蛋,互相打雪仗,感到特好玩儿。大家打着雪仗,一路嬉笑、追逐、打闹,就这样满头冒着热气,奔向学校。
        现在,不行了,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了,下了大雪,不敢出门了。怕路滑,摔倒,发生危险。就宅在家里,隔着玻璃窗户,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静静地欣赏这室外雪景。
                                                                                           (黎明 2023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