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轮回,今天,又到了“冬至”节。是太阳直照到地球南回归线的一天,南半球进入盛夏酷热的季节,而北半球进入冰雪严冬季节,“冬至”开始数九寒天。今天是"一九"第一天,出门莫忘戴帽子、手套,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老年人,遇上冷天气,血管容易硬化破裂,出现危险。所以,全身保暖很重要。冷天尽量不去室外活动。
今天也是北半球白昼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
中国人,特别是北方人,"冬至”这天各家都要包饺子吃,传说这天不吃饺子,小孩子会冻耳朵。冻耳朵很难受,又痒又疼,弄不好还会转为冻疮。于是,冬至吃饺子,已是约定成俗的风俗。“冬至"这天,想家的人们都往回家赶,一进门,妈妈煮好的饺子就热腾腾、香喷喷的端上桌子,亲人们围坐在一起,争先品尝久违的妈妈的手艺和心意,浓浓一家亲,就像过年的气氛。
南方冬天不冷,没有冻耳朵这一说。他们“冬至”这天兴吃汤圆、馄饨、年糕等,也是热乎乎、甜丝丝的美好滋味。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农耕社会,由于各地农业物产不同,南北方的人冬至这天吃食也不同。广州那里除了吃汤圆、年糕等外,还兴吃油炒面,就是把鲜面条先蒸熟,然后加上青菜、鸡蛋、肉末及调味料汁在油锅里翻炒,也是一种滑软喷香的美味食品。
现在老百姓日子富裕了,借着“节气”的由头,想法改善生活就是了。
我有个老战友是徐州人,后全家由部队转业到南京安家,在南京长大的女儿、儿子都找了南京对象。今年冬至节,他老伴儿就巧妙安排全家午饭吃水饺,晚饭吃汤圆。南北方美食通吃,也照顾了全家人的口味习惯,两全其美,考虑周到,更增加了家庭亲和力。不亏是个聪慧周全的老太太。
我因年纪大了,近日身体有恙住进了医院,但冬至饺子还是要吃的。来个省事的,让孩子去餐馆买回现成的饺子,蘸着香油、米醋和糖醋蒜瓣、放开肚子吃就是。当然,血糖高的人就要注意限食,可别忘了吃降糖药呀。
(黎明 。2023年12月22“冬至节”)